傳感器的發展現狀及如何突破瓶頸問題
傳感器是一個或多個裝置,可以捕獲指定的測量值,并根據一定的規律將其轉換為可用信號。目前,傳感器作為智能網絡時代的重要基礎,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市場前景廣闊。
首先,傳感器行業的發展水平
傳感器具有小型化、數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等特點。傳感器的開發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代表性產品是結構傳感器、固態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詳情如下:
資料來源:中國工商研究院匯編
1.傳感器市場規模
2020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為2189億元,同比增長12.7%。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通過互聯網的加強,傳感器行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未來隨著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傳感器行業市場有望出現。據估計,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在2021達到2951億8000萬元,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在2022進一步增加到3150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工商研究院匯編
2.傳感器下游應用的分布
目前,中國傳感器廣泛應用于傳感器、工業制造、網絡通信、消費電子和醫療電子等領域。數據顯示,傳感器在傳感器空間中所占比例最高,為24.2%。其次,傳感器在工業制造業中占21.1%,排名第二;網絡通信、消費電子和醫療電子中的傳感器分別占21%、14.7%和7.2%。
數據來源:CCID中國工商研究院匯編
3.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
從競爭格局來看,我國傳感器行業前五名占據國內傳感器市場40%以上,行業競爭格局逐步成熟。
資料來源:中國工商研究院匯編
4.傳感器公司的區域分布
目前,我國傳感器企業的區域分布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占50%以上,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6.9%。其次,中南部地區的傳感器公司占傳感器公司總數的23.1%;華北和西北地區的傳感器公司數量分別占8.4%和4.4%。
數據來源:CCID中國工商研究院匯編
第二,傳感器行業的發展趨勢
1.傳感器集成和智能開發
傳感器的集成分為傳感器本身的集成和傳感器及后續電路的集成。傳感器本身的集成是指將許多相同類型的單個敏感元件集成到同一核心上的一維線性和二維陣列(面積)傳感器中,以便傳感器的檢測參數可以從點到面實現,甚至可以用時間序列補充身體的多維圖像,單參數檢測可以轉化為多參數檢測。傳感器與后續電路的集成是指傳感器與調理、補償等電路的集成,使傳感器可以從單一的信號轉換功能擴展到多功能,如放大、計算、干擾補償等,實現水平和垂直。多功能擴展。
智能傳感器是一種新型的傳感器系統,它涵蓋了多個學科,有著廣泛的應用。智能傳感器是指配備微處理器的傳感器,它不僅可以進行信息處理和信息存儲,還可以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判斷的傳感器系統。其主要部件包括主傳感器、輔助傳感器和微機硬件設備。表明傳感器集成化、智能化是傳感器發展的一大趨勢。
2.傳感器小型化趨勢明顯
傳統傳感器通常體積龐大,功能不完善,難以滿足可穿戴設備和可穿戴設備等下游應用日益增長的消費者需求,導致應用領域有限。隨著微電子、微機械和超精密加工等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以及新材料的應用,傳感器中的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調節電路的尺寸正在從毫米變為微米甚至納米。同時,微型傳感器在材料方面更加經濟,這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趨勢下,未來傳感器的微型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3.工業傳感器卡頸問題
在工業領域,傳感器和科學儀器等許多產品都具有用劍封喉的功能。傳感器作為智能的起點,是構建智能產業和智能社會的基石。根據未來工業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從2012年到2020年,我國將進入傳感器技術和產業的快速發展時期。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預計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在2021達到近3000億元。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所有軍用、民用和工業傳感器都存在一定的瓶頸問題,工業級傳感器迫切需要解決。
首先,國內有大量傳感器公司。目前有1700多家公司從事傳感器的制造和開發,但規模不大。小公司占70%以上,年產值超過1億的傳感器公司不超過10%。“小公司”和“只有領導者,沒有領導者”的模式上下游合作門檻高、成本高,產業發展尚未形成合力。其次,從物聯網感知層的角度來看,傳感器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標準尚未統一。對于下游應用制造商而言,傳感器的選擇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也給工業應用平臺的數據處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工業傳感器的國內外產品差距最大。一方面受到國內垂直一體化的限制,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不夠,另一方面與國內對傳感器的漠視有關。在技術研究中,主機通常是領導者,傳感器通常用作輔助角色。進口國外設備時,整臺機器往往是進口的,而國產零件的機會很少。
大型和多樣化的傳感器產品通常由外國品牌控制,但差距中的困難留給了中國制造業。很難從這種定制的缺口中獲得足夠的利潤。國外很多儀器傳感器通常接受10000件以上的訂單,基本上不接受定制。
國內市場形勢不容樂觀。在中高端傳感器制造領域,我國在知識產權、設備和材料方面沒有優勢,成本仍然很高。目前,中國只有不到2000家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傳感器制造商,其中許多制造商正掙扎在3000萬收入的門檻上。許多傳感器產品是小批量生產的,單個產品的開發成本仍然很高。目前,國內約有40家傳感器相關上市公司,但沒有一家能夠成為其主營業務。
近年來,這種情況在一些地區逐漸發生了變化。中國制造業整體實力的增長也為國內傳感器發展帶來了新的開端。例如,隨著蘋果公司推出的高保真耳機TWS的廣泛應用,聲學傳感器的開發也有所增加,目前只有一種。